赣上食莲有感
黄庭坚〔宋代〕
莲实大如指,分甘念母慈。
共房头(角戢)(角戢),更深兄弟思。
实中有幺荷,拳如小儿手。
令我忆众雏,迎门索梨枣。
莲心正自苦,食苦何能甘。
甘餐恐腊毒,素食则怀惭。
莲生淤泥中,不与泥同调。
食莲谁不甘,知味良独少。
吾家双井塘,十里秋风香。
安得同袍子,归制芙蓉裳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莲子像手指一般大,分尝的甜美不由让人想起母亲的慈爱。
许多莲子一起聚在一个莲蓬中,让人想到就莲子般相处的一房里的众多兄弟。
莲子中有个小小芽芯,拳缩着好像幼儿的手。
让人想起家中的众小儿,在门口迎着我讨要梨枣吃。
莲芯的本性正是苦,吃了苦的东西哪里能感觉到甜?
老吃甘美可能受毒,素餐则心中羞惭。
莲生在淤泥之中,出淤泥却不受污染。
吃莲谁不感到甘,真懂得莲味的却很少。
我的家乡在双井塘,秋风十里送荷香。
哪能找到志同道合者,回家去缝制芙蓉衣裳。
注释
(角戢)(
创作背景
元丰三年(1080年),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(在今江西,原本作“泰和”)做知县。第二年,有事到虔州(今江西赣县),即诗题所说的赣上,因吃莲子而作此诗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周振甫著.周振甫讲古代诗词.江苏教育出版社.2005年11月第1版.第629页
赏析
起始之句“莲实大如指,分甘念母慈”,仿佛将我带回了那温馨的家庭时光。每当我看到硕大的莲子,就如同看到了母亲曾经慈爱地为我们分食莲子的场景,那份深深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。品尝莲子时,我总是先拿起那沉甸甸的莲房,即莲蓬。每一莲蓬内都藏有许多莲子,它们紧紧相依,共同占据这一方小天地,而莲子的尖端则俏皮地探出莲房之外。此情此景,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家中的兄弟,我们如同这些莲子一般,虽然各自独立,但内心深处却紧密相连,和睦共处。《诗经·小雅·无羊》中有言:“尔羊来思,其角濈濈。”那羊群中羊角相互依偎的画面,与眼前莲房内的莲子何其相似,都展现了一种和谐共处的景象。这种景象让我更加怀念与兄弟们共同度
简析
《赣上食莲有感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全诗处处从“食莲”生发,由思念母亲、兄弟、子女扩展到立身处世.不贪图高位美食,有惭于尸位素餐,而以渴望与兄弟一同归隐收柬。首尾照应,章法严密,构思新颖,语言质朴。而对宦海风波的恐惧,对做官而不能行其志的感慨,对贪图高位美食、同流合污、尸位素餐者的厌恶.都见于言外。
黄庭坚
黄庭坚(1045-1105),字鲁直,号山谷道人,晚号涪翁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,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,与杜甫、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“一祖三宗”(黄庭坚为其中一宗)之称。与张耒、晁补之、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,合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。生前与苏轼齐名,世称“苏黄”。著有《山谷词》,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,为“宋四家”之一。 2547篇诗文 558条名句
满江红·寄鄂州朱使君寿昌
苏轼〔宋代〕
江汉西来,高楼下、蒲萄深碧。犹自带、岷峨雪浪,锦江春色。君是南山遗爱守,我为剑外思归客。对此间、风物岂无情,殷勤说。
江表传,君休读。狂处士,真堪惜。空洲对鹦鹉,苇花萧瑟。不独笑书生争底事,曹公黄祖俱飘忽。愿使君、还赋谪仙诗,追黄鹤。
疏影·苔枝缀玉
姜夔〔宋代〕
辛亥之冬,余载雪诣石湖。止既月,授简索句,且征新声,作此两曲,石湖把玩不已,使工妓隶习之,音节谐婉,乃名之曰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。
苔枝缀玉,有翠禽小小,枝上同宿。客里相逢,篱角黄昏,无言自倚修竹。昭君不惯胡沙远,但暗忆、江南江北。想佩环、月夜归来,化作此花幽独。
犹记深宫旧事,那人正睡里,飞近蛾绿。莫似春风,不管盈盈,早与安排金屋。还教一片随波去,又却怨、玉龙哀曲。等恁时、重觅幽香,已入小窗横幅。
少年游·朝云漠漠散轻丝
周邦彦〔宋代〕
朝云漠漠散轻丝。楼阁淡春姿。柳泣花啼,九街泥重,门外燕飞迟。
而今丽日明金屋,春色在桃枝。不似当时,小桥冲雨,幽恨两人知。(小桥 一作:小楼)